對極重度腦性麻痺兒的尊重與教育
文/柯雅齡
第一次見到極重度腦性痲痺兒豪豪時,他已經三歲多了!發展年齡卻在六個月以下。通常面對這樣的孩子,我會想好好的加強他的動作訓練,但每一次的練習,都讓豪豪覺得不舒服,整堂課不是難過的哇哇大叫,就是處於睡眠狀況;尤其做拉筋動作,只要輕輕碰一下,就讓豪豪嚇得痛哭失聲。
上了幾堂課後,我發現豪豪對於聲光玩具相當有反應,於是我請教音樂治療師,協助我將音樂加入豪豪的治療課程中。之後從那一堂課開始,所有的動作,我們都幫豪豪配上歌詞,再配合豪豪需要的動作練習,像是將小星星的歌詞改為:「左腳左腳動一動,右腳右腳動一動;左手左手動一動,右手右手動一動,再將手兒舉高高,摸摸腳兒真好玩。」這麼一來,原本對豪豪而言是苦不堪言的動作課程,一下就變成快樂輕鬆的音樂律動課了。
我告訴豪豪的父母,在為豪豪做任何一個動作之前,一定要先以口頭告知及動作提示,接下來再拍拍要準備動的手或腳,讓豪豪先有心理準備。像是說,「要吃飯飯咯!」此時將湯匙內的食物放在豪豪嘴邊,讓豪豪先聞一下、先嘗一下食物味道;這當中,是將「認知」放入課程中,幫助豪豪將每一個動作及語言做連結,這樣有助於豪豪的認知能力發展!
對於重度障礙的孩子,家人往往帶著一分疼惜不捨的心,通常都會給予極度的照顧、保護,所以我常在課程中,加入不同的感官刺激,包括: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觸覺及平衡感等。其實這些感覺遊戲都相當簡單的,或許因為簡單,反而家人都忽略要和豪豪玩簡單的聲光按壓玩具,讓他觸碰不同質感的物品玩具,嘗試不同口味的食物等。
所以,即使坐在擺位椅上,或是進行一些動作練習,我都會在豪豪身邊懸掛一些簡單的操作玩具,讓豪豪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。讓豪豪在做動作時,會去注意到有聲音的玩具,去追視眼前的玩具,甚至有動機,有意願伸手去抓握眼前的玩具。在這過程當中,就是一連串的感覺系統處理,也是邁向孩子學習的一大步。
對於重度障礙的孩子,是不可能在一時之間看見他有明顯的進步,即使只是豪豪眼神的改變、表情的變化、動作的意願,都可以看出豪豪的進步;但我們更清楚知道,我們要給孩子的是一個完整且無壓力的學習空間,不管豪豪是哪一種障礙類別的孩子,只要是孩子,就需要遊戲,我們要不厭其煩的跟他玩玩具、說說話,而不是一味將豪豪當作是一個襁褓中,需要幫忙的孩子罷了!豪豪一點一滴的進步,其中累積了我們一點一滴的協助及用心。
一段時間的治療課程後,我告訴爸爸媽媽,豪豪還是要回歸學校教育,讓豪豪去過團體生活,團體生活除了可以提供豪豪更多不同的學習刺激外,更重要的是讓豪豪有固定的作息習慣。豪豪常常不定時處於休息狀況,到了晚上又睡得不好,這樣日夜顛倒的生活,不僅累垮了照顧者,且無法讓豪豪得到有效的學習。於是,跟豪豪父母討論過適合的特殊教育學校及機構後,便讓豪豪回歸團體生活中。
對於腦性痲痺的孩子,我們往往會將重點放在個別的動作治療,而忽略了相關的學習,孩子的學習是一步一步、一點一滴的累積,給孩子一個舒適、無壓力,且有系統完整的學習,對於孩子而言是極為重要的。